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自考热线:(029) 8162 5049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学笔记--宋代(五)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7:20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如梦令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能诗能词能文,尤工于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情感,其特色在于敏锐纤细,清丽自然。后期作品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其特色可分为二:一是仍保有前期敏锐纤细的感觉,但在意境上较前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低回宛转;二是突破了前期女性感觉的限制,在意境上达到了一种健举超逸的境界。有《漱玉词》传世。

  ○通过词人与侍女的对话,曲折表现出词人对百花的怜惜,对春风的珍惜,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构思新颖、造语精巧,形象生动。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神情,问者有情,答者无意。

  ○绿肥红瘦:形容雨后绿叶繁茂,鲜花稀落。词人在不经意中把“肥”和“瘦”如此浅俗的感觉形象点缀在“绿”和“红”如此鲜亮的视觉形象之间,语新意隽,韵律天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妙用比喻,写形传神:“人比黄花瘦”,此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和谐一致。这种突然、鲜锐、敏捷的联想的结合,把帘外之菊与帘内之人打成一片,把外界之景与内心之情打成一片。

  ○“莫道不消魂”的设问和“帘卷西风”的动感,这一问一答,一动一静,情景若即若离,行文跌宕起伏。全词的韵味由此增浓。

  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

  ○李清照,晚年流寓临安所作。

  ○通过对中州盛日元宵佳节热闹景象和欢乐生活的回忆,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南渡后的凄苦之情。但是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词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忧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表现了对故国的眷念不忘。

  ○对比描写,倍增哀乐:上片着重写今,下片着重写昔。全篇以中州盛日的“三五”与眼前的“元宵佳节”对比,以昔日的欢乐幸福对比今日的寂寞悲苦,以乐景写哀情,借其哀情更显深沉、浓重。

  ○问句写心,深刻入微:明知流落他乡却偏问“人在何处”,写出词人物是人非的心理感觉。“春几许”之问既表达了词人晚年由于生活重创因而枯索黯然的心境,也表达了词人对于歌舞升平的现实的怀疑。“次第岂无风雨”之问表面上是写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却隐喻着时代风云的变化,同时也恰切地反映了词人在饱经忧患后悲观疑惧的心理。三个问句,一振一跌,抑扬起伏,深刻入微地写出一个历经人世沦桑的飘泊者的复杂心理。

  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又题作“秋情”,南渡后写成。

  ○通过描绘出残秋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词人饱经忧患、家破人亡之后的悲痛和哀愁。是和民族兴亡之感交织在一起的悲哀和激愤。

  ○层层铺叙,结构精严:从“乍暖还寒”到“点点滴滴”可分为六层,(从气候的寒暖流学下来烘托心情的不能平静,一可伤;秋风凄厉,酒难御寒,二可伤;一见归雁,便触旧哀,三可伤;身心憔悴,无心赏花,四可伤;满眼牢悉日长难耐,五可伤;雨打梧桐,心烦意乱,六可伤。)总述六可伤之事与开篇十四叠字呼应,终于跌出一个“愁”字,结束全篇,感情有起有落,结构次序精严。

  ○善用叠字,声情并茂:起笔连用十四叠字,不仅由外到内、由浅到深、层次鲜明地写出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上形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节奏和旋律。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赵明诚《金石录》30卷,著录自一代至隋唐五代的钟鼎彝器和碑碣文字,共两千种,跋尾502篇。

  ○记叙文。叙述了《金石录》的内容及成书的过程;特殊爱好以及在金兵南侵的动乱年代国破、家亡、夫死、金石辗转散失的不幸遭遇。充满着作者对金兵侵掠的无比愤眼,对南宋统治者懦弱无能、仓皇奔逃的极大不满。

  ○文笔生动,形象鲜明如画。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词意境开阔,气势豪放,不事雕琢,是南宋初期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有《于湖词》传世。

  ○此词作于张孝祥任都督府参赞军事、北伐军在符离溃败、和议复起之后,上片描绘淮河沿线边备松弛、荒凉冷寂的景象,下片抒写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软弱行为予以辛辣的讽刺和谴责,对中原父老盼望恢复寄予深切的同情。

  ○艺术特点:此词选用《六州歌头》词牌,句子短促,音节顿挫,适合表现悲凉苍劲的感情。作者选用典型的场景、细节来寄托情思。从视听两个角度写边防无备,前后对比写沦陷区,写壮志

[1]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串讲笔记《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学笔记--宋代(五)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zl/6233.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