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自考热线:(029) 8162 5049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8:25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教育

法国是在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法、意、德)以后形成的封建制国家。但在9-12世纪,法兰西王国的王权十分弱小,仅限于巴黎一带。从13世纪起,法兰西王国领地逐步扩大,至路易11世统治时(1461-1488)实现了全国的政治统一。这一时期,法国教育也是以基督教教会的教育体系为主的。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的手工业工场,资产阶级得到一定的成长。但是一直到18世纪前期,法国的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和农民在政治上仍较弱,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教育上严重地制约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拉伯雷和蒙田通过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和经院主义教育的危害。

宗教改革以后,法国的天主教受到了较大的打击,许多教派争相办学,促进了法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法国的新教和旧教之间的斗争仍十分激烈,旧教仍有很大的势力,一些新教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都受到了残酷的迫害,教育权主要掌握在天主教手中。

17世纪,法国的各级教育仍在天主教会的控制下。初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但一些新教教派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本派的教义。在创办教育的过程中,新教教派与天主教教派有很大的不同。如詹森派反对教育中对儿童的横加指责和滥用惩罚的做法,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同时,在教育中重视数学以及地理和历史知识的教学,反对单纯注重拉丁语,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和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一些新教教派还采用实物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等。这一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是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教学内容主要有拉丁语和“七艺”等科目,经院主义气息浓厚。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教会的管辖之下,大学排斥新教徒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从1638年起,大学停止向新教徒颁发学位。一些新的思想,如笛卡尔和卢梭的思想也禁止在大学传播,大学只允许开设一些数学或自然科学的讲座。法国近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

18世纪,法国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向法国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发起了挑战。法官和教育家拉夏洛泰(De Lachalotais, 1701~1785)在1763年出版了《国家教育论》,书中极力主张教育事业是国家的事业,国家应积极兴办学校。拉夏洛泰在书中批判了耶稣会的教育,主张国家要培养善于从事实际事务、使国家强盛的人才。为了改进教育,他强调,中学的教学科目应包括数学、物理、手工业、农业知识、近代历史和法语等。这一时期,法国反对天主教耶稣会派的斗争也掀起了高潮,到1764年底,耶稣会派被逐出法国,结束了其垄断法国教育的局面。

18世纪中后期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法国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启蒙思想运动对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启蒙运动中,法国思想界接受和发展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洛克的学说,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Montesquieu, 1689~1755)、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etius, 1715~1771)、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1784)、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参加这一运动的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尽管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都反对天主教的蒙昧主义,倡导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倡导民主与自由,奠定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许多思想家在批判法国的封建制度的同时,还抨击了教会控制的教育制度。其中,卢梭发表了教育小说《爱弥尔》,提出了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主张。狄德罗也拟定了一份新的教育计划。他们的思想对法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恩格斯在评价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功绩时指出,这些“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当时的任何权威,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宗教观、自然观、社会观与国家制度,把“理想化的悟性看做衡量一切的惟一尺度”[1]。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和主张成为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的“思想库”。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

18世纪末,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冲突不断加剧,工人暴动、农民抗缴捐税和袭击贵族庄园的斗争连绵不断,整个法国社会处于动荡之中。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一举推翻了象征着封建统治的波旁王朝,宣告法国1000多年封建统治的结束。1789年8月27日,法国资产阶级发表了《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宣布人的自由权、财产权、人身安全权和反抗压迫权是不可剥夺的权利,同时也提出了在法律面前一切公民都是平等的主张。宣言内容成为1791年法国第一个宪法的组成部分。1792年,法国成立了共和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不仅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国家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和反对农奴制的斗争。列宁在评价法国革命的意义和影响时指出,“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2]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发动到1799年结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上,执政的各个派别都十分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改革方案,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国民教育的要求。其中,康多塞、雷佩尔提和拉瓦锡的教育改革计划具有代表性。

康多塞(Jean Antoine Condorcet,1743~1794)是一位哲学家和数学家,法国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1792年4月他提出了一项关于由国家举办世俗学校的教育计划,主张实施世俗性的、普及的、男女平等和免费的教育。按他的计划,在学制上,应建立包括4年小学、7年制高等小学、5年制中学和专门学校等多级并统一的学校制度。设立的大学院,不是一级的教育机构,而是学术活动中心,并负有领导和监督全国各级学校教育的责任。在教育内容上,他重视自然学科的教学,建议用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课代替宗教课。

雷佩尔提(Lepelltier,1758~1794)也提出了一项教育计划。该计划不同意康多塞只注重富人教育的主张,强调教育的重点应当在实施普及初等教育和物质保障上。他建议,应通过向富人征收所得税,开办寄宿学校,向儿童免费提供衣食,以保证普及初等教育的实施。

作为化学家的拉瓦锡(Lavoisier,1743~1794)提出的计划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即重视民族工业的知识和技术教育。他主张要进行广泛的知识教育,特别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并在计划中说明了各种科目对发展工业生产的意义和作用。

大革命期间,法国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派执政时,还于1793年12月0日通过了《公共教育法》。法令确定了普通教育公立、免费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工作不得违背国家的法律,要求学生掌握一种对社会有用的职业技能。

这个时期,由于各派斗争激烈,各种教育计划和法令难以实施,因此,各级教育发展速度不一。初等教育没有得到普遍重视。中等教育开始出现了侧重实科知识的学校。高等教育注重专门人才的培养,1794年成立了中央公共工程中心学校,后改名巴黎理工学校。1795年法国还创办了巴黎师范学校,但由于学校倾向于进步,不久被关闭了,直到19世纪初才得以恢复。

三、19世纪的法国教育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新政府。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并采取一切措施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成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在教育上,拿破仑接受了启蒙思想运动的思想,并参考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康多塞的教育建议,建立起了具有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1806年,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所谓帝国大学(Imperial University)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而是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部门。帝国大学设总监、审议会和总督学署。帝国大学的总监为主管教育的最高首脑,由拿破仑直接任命。1808年,法国全国被划分为27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分管几个省的教育行政领导工作。大学区设总长、学区审议会和区督学。学区内的教师都要由帝国大学的总监任免,公立、私立学校的开办也要经帝国大学的总监认可。各类学校的学年安排、课程设置、考试和升级规定等也都是全国统一管理。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成为法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

在拿破仑执政期间,处理与教会的关系也是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主张对教会实行镇压的,但拿破仑主张与教会进行和解,利用教会的势力。1801年7月15日,拿破仑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教务专约”(Concordat),同意恢复天主教会在法国的合法地位,但要求教会遵守国家为保证社会安定而制订的规章制度。“教务专约”的签订标志法国资产阶级利用宗教来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开始,但同时也为天主教会在法国地位的合法化创造了条件,这种双重作用对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08年3月,拿破仑颁布《帝国大学令》,规定法国的教育要培养忠于帝国、忠于皇帝的公民,同时,规定仍要把天主教作为法国学校教育的思想基础。从此,法国近代私有制度的框架基本形成。

1814年,被推翻的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法国又进入一个各派政治力量反复较量、政权不断更迭的时期。1830年,法国的七月王朝成立(1830~1848)。1848年,法国又建立了第二共和国(1848-1852)。1852年,法国又建立了第二帝国(1852-1870)。1871年,法国在镇压了巴黎公社的起义之后,共和派与帝制派几经较量,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1940)。经过长期的发展,法国终于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法国的各级教育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9世纪初,法国的初等教育发展比较缓慢。拿破仑改革以后,初等学校主要由教会管理,国家负责监督,并给子一定津贴。教育内容主要是读、写、算和帝国教义问答等。1830年,法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初等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1831年,法国索邦大学教授库新(Cousin)中在考察德国的教育以后,提出了一份报告,建议学习德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制定初等教育法令,发挥地方管理教育的积极性,并提出了“教师创造学校”的思想。1833年,法国教育部长基佐(Guizot)接受了这一思想,颁布了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案,规定在每一乡镇设立一所初等小学,在5000人以上的市镇设立一所高等小学,在每一省设立一所师范学校,为小学培养师资。同时规定教师必须经过培训,持有能力证书,才能到校任课,国家保证教师获得最低限度的工资。法案还决定由中央教育部门在地方设立小学教育检定委员会,取代过去教会的此项权力,负责掌握教师资格的标准。基佐法案颁布后,法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据统计,到1848年,法国初等学校数增加了一倍半。1838年,法国师范学校发展到76所。1848年,法卢(Vicomte Frederic De Falloux, 1811~1886)任教育部长时,通过法案又加强了教会管理教育的权力,教会学校也得到一定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法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国民教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普及初等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点。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Jules Ferry, 1982~1893)两次颁布有关初等义务教育的法令,史称“费里教育法”。法令规定,儿童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育实行免费;重申教师任教须获得国家颁发的证书;要求学校不得饰有宗教标识,不得开设宗教课,但允许假日在校外接受家长所希望的宗教教育,总之,费里教育法体现了法国教育义务、免费和世俗性的三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类型是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国立中学实行寄宿制,重古典学科,主要为学生升大学服务。开设的课程包括法语、文学、古典语文(拉丁语和希腊语)、修辞学、道德、数学、理化、天文、史地等。市立中学的课程要求低于国立中学,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担任国家官员。19世纪中叶,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法国中学开始了近代课程的改革,实科课程和教学引起重视。1852年,中学的课程出现文、实分科,并规定无论学习何种课程的中学毕业生,都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具有升学的资格。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习实科课程的毕业生,被认为其学业程度是较低的。1865年,法国改变设置实科课程的做法,设立了专门培养专业人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学校课程除数理、天文、化学外,还有商业算术、商业地理、簿记、工业发明史及工业法规等。1891年,这种学校改称现代中学,但地位仍不受重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898年,法国政府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对中等教育进行调查。在通过的决议中认为,应当限制开设古典学科的范围和减少学习古典学科的人数,重视实科课程的存在,不断增加相应的科目。总之,在中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法国既坚持保留自己的传统,又不断加以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法国的高等教育在拿破仑时期已有了一些专门的学校和学院,其中,巴黎理工学校、巴黎师范学校得到较快的发展,培养了一些专门人才。1845年,巴黎师范学校改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开始承担培养高级文职官员的任务。进人80年代以后,女子中等教育受到重视,1881年,又建立了一所巴黎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女子中学的教师。按照帝国大学令的规定,法国每一大学区都有一所大学,国家任命的大学区总长同时就是该学区大学的校长。在19世纪,法国的一些古老的大学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同时,又建立一些新的大学,这些大学在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法国大学的学科设置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文科改变了原有的预科性质,成为独立的专业。神学科的地位下降,并由法学科取代,培养律师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科和理科也开始受到重视,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学校的结构和规模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如巴黎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许多独立学校,具有近代大学规模的综合性大学。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4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转引自王天一等编:《外国教育史》上册,171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历史类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zl_lsl/8319.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